详解python编程slice与indices函数用法示例
一般来说,内置的slice()函数会创建一个切片对象,可以用在任何允许进行切片操作的地方。
下面是slice的简介:
# slice 两种用法 class slice(stop) class slice(start, stop[, step])
返回一个表示由range(start,stop,step)
所指定索引集的slice对象。 其中start和step参数默认为None
。 切片对象具有仅会返回对应参数值(或其默认值)的只读数据属性start
,stop
和step
。 它们没有其他的显式功能;不过它们会被 NumPy 以及其他第三方扩展所使用。
切片对象也会在使用扩展索引语法时被生成。 例如:a[start:stop:step]
或a[start:stop,i]
。
请参阅itertools.islice()了解返回迭代器的一种替代版本。
items = [0, 1, 2, 3, 4, 5, 6] a = slice(2,4) print(items[2:4]) # [2, 3] items[a] # [2:3] items[a] = [10, 11] print(items) # [0, 1, 10, 11, 4, 5, 6] del items[a] # [0, 1, 4, 5, 6]
如果有一个slice对象的实例s,可以分别通过s.atart、s.stop以及s.step属性来得到关于该对象的信息。例:
a = slice(10, 50, 2) print(a.start) # 10 print(a.stop) # 50 print(a.step) # 2
下面是indices官方解释:
slice.
indices
(self,length)
此方法接受一个整型参数length并计算在切片对象被应用到length指定长度的条目序列时切片的相关信息应如何描述。其返回值为三个整型数组成的元组;这些数分别为切片的start和stop索引号以及step步长值。索引号缺失或越界则按照正规连续切片的方式处理。
所有的值都已经恰当的限制在边界以内(当做索引操作时可避免出现IndexError异常)例:
s = 'HelloWorld' a.indices(len(s)) # (5, 10, 2) for i in range (*a.indices(len(s))): print(s[i]) # w # r # d
以上就是详解python编程slice与indices使用示例的详细内容,更多关于python编程slice与indices的资料请关注本站其它相关文章!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来源标注为YINGSOO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欢迎引用、转载,请保持原文完整并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。禁止复制或仿造本网站,禁止在非www.yingsoo.com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,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推荐、互联网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内容涉嫌侵权,请联系alex-e#qq.com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