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v6地址转换方法是怎样的ipv6与ipv4之间的过渡技术有哪些
发布日期:2022-03-19 08:17 | 文章来源:百度云
【版权声明】文章收集整理于互联网,仅作参考!如需咨询“ipv6地址转换方法是怎样的ipv6与ipv4之间的过渡技术有哪些”等有关服务器、云主机租用、托管、配置、价格问题,请随时咨询YINGSOO客服,良心推荐,按需选配!
【境外主机】美国站群服务器 | 加拿大云服务器 | 日本大带宽服务器
【常见问题】马来西亚服务器怎么样?好用吗?
现在的ipv6网络已经开始在应用了,而且很多的运营商也在支持ipv6网络,大家对于ipv6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了,因为原来的ipv4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了,它就需要有更高一级的网络来代替,大家在使用ipv6网络的时候,还需要做地址方面的转换,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操作,下面本公司就给大家详细的来说明一下ipv6地址转换方法是怎样的以及ipv6与ipv4之间的过渡技术有哪些等问题,以供参考。
ipv6地址转换方法是怎样的?
1、非标准转换:
只需要在ip地址前面6组共96位补充0即可,即0000:0000:0000:0000:0000:0000:135.75.43.52也就是::135.75.43.52(内嵌IPv4表示法)
2、标准转换
135.75.43.52 按十六进制算出即87.4B.2B.34,而87.4B.2B.34串地址一组还是8位,所以需要两组v4地址合成v6地址,再把前96位补零,它可以被转化为0000:0000:0000:0000:0000:0000:874B:2B34或者::874B:2B34。
IPv6与IPv4之间的过渡技术
IPv6不可能立刻替代IPv4,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IPv4和IPv6会共存在一个环境中。要提供平稳的转换过程,使得对现有的使用者影响最小,就需要有良好的转换机制。
这个议题是IETF ngtrans工作小组的主要目标,有许多转换机制被提出,部分已被用于6Bone上。IETF推荐了双协议栈、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等转换机制:
一、IPv6/IPv4双协议栈技术
二、隧道技术
三、网络地址转换技术
网络地址转换(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,NAT)技术是将IPv4地址和IPv6地址分别看作内部地址和全局地址,或者相反。
例如,内部的IPv4主机要和外部的IPv6主机通信时,在NAT服务器中将IPv4地址(相当于内部地址)变换成IPv6地址(相当于全局地址),服务器维护一个IPv4与IPv6地址的映射表。
反之,当内部的IPv6主机和外部的IPv4主机进行通信时,则IPv6主机映射成内部地址,IPv4主机映射成全局地址。NAT技术可以解决IPv4主机和IPv6主机之间的互通问题 。
ipv6的好处
1、拥有使用不完的ip地址数量
128位的ipv6拥有大量的ip地址,为将来多年提供了足够的IP地址,巨大的地址空间为数十亿新设备提供了全球唯一地址,就是老百姓也可以拥有公网ip了,在ipv4时期,由于地址有限,只有企业才能申请公网,我们使用的网络都是私有地址,而ipv6,每个设备都可以拥有公网ip,那么拥有了公网能干啥呢?
作用非常多,比如我们项目监控,可以直接用公网ip地址访问了,就能很好的解决监控中远程控制访问问题,异地监控集中控制也就不用那么麻烦了。
对于企业或个人也可以搭建服务器,使用唯一标识的ipv6地址就可以访问这个服务器了,共享文件极其简单。
2、多等级层次 有助于路由聚合,提供了路由的效率和可扩展性
可以有更快的速度,这个呢,用专业的话讲,人类无法感受到的微小的速度提升,但毕竟还是快了。
3、能够更有效的处理移动性和安全机制
更加安全,以前大家会经常莫名其妙的中木马或者病毒,这个在IPv6里会明显减少。
4、会让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迎来最好的时代。
难以想象,手机、电脑、汽车、电视、空调、机器人、、、都分到了一个独一无二ip后,会是怎样的,物联网发展将会只受想象力的限制。
ipv6地址转换方法是怎样的?以上就给大家介绍了ipv6地址如何转换的问题,大家在做ipv6地址转换的时候,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,其实这个方法还是比较简单的,它有标准的转换和非标准的转换,对于IPv6与IPv4之间的过渡技术,大家也可以了解下,它们还是比较有用的,如有疑问,可以咨询本公司。
买服务器,无非就是想要省心和稳定。YINGSOO海外服务器,免备案、带独立控制台、专属1对1客服、全年全天候售后服务;品牌级硬件、一流数据中心机房,关键是价格还不贵。你想要的,终于找到啦!客服热线:400-630-3752
热门搜索:【桌面代码】【加密文件】【地图网站】【互联网自己的】【备份执行】【网站导航】【监控网站】【推导列表】【模块导入】【服务器免费】【学生请输入】【容器端口号】【盗链网站】【几个常识】【密码方法】【代码复制】【服务器环境】【虚拟主机网通】【用户流失】【文件目录】【媒体公众】【配置接口】【参数百分比】【文件大小】【网站权重】【加密服务】【查看内存】【分区磁盘】【证书安装】【索引元素】
版权声明:本站文章来源标注为YINGSOO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,欢迎引用、转载,请保持原文完整并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。禁止复制或仿造本网站,禁止在非www.yingsoo.com所属的服务器上建立镜像,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友推荐、互联网收集整理而来,仅供学习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内容涉嫌侵权,请联系alex-e#qq.com处理。
相关文章